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實驗物理中心是從事粒子物理實驗的研究中心?;诩铀倨鞯牧W游锢韺嶒炓员本┱撾娮訉ψ矙CII(BEPCII)上運行的北京譜儀III(BESIII)為代表,開展2-5 GeV能區的正負電子對撞物理研究。非加速器實驗有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和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主要目標是測量第一代和第三代中微子混合角q13 和研究中微子質量順序等。此外中心還曾承擔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的探測器建設任務,參與歐洲核子中心(CERN)的ATLAS實驗,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的BELLE、BELLEII、COMET實驗,美國EXO、nEXO實驗,德國PANDA實驗等多個國際高能物理實驗的合作研究。2012年以來,實驗物理中心組織國內外高能物理界的力量對中國未來加速器高能物理戰略進行規劃和布局,主要包括未來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超級質子質子對撞機(SppC)、加速器中微子實驗裝置(MOMENT)和超級 tau-粲工廠(HIPEA)等。
實驗物理中心依托大科學裝置,在重大科學和前沿高技術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引領我國相關領域研究進入世界前列,其主要包括:τ輕子質量的精確測量、2-5GeV能區強子反應截面(R值)測量、發現帶電類粲偶素Zc (3900)、發現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θ13。 中心的ATLAS研究團隊在希格斯粒子性質研究以及超出標準模型新粒子尋找和內徑跡探測器研制方面做出顯著貢獻。此外,中心主導完成了CEPC初步概念設計報告(pre-CDR),在此基礎上目前正在組織和概念設計報告(CDR)的起草和相關多項關鍵技術的預制研究工作。
實驗物理中心由一支高水平且有活力的研究隊伍組成:現有研究員32人,副研究員級121人,博士后32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71人通。中心學術氣氛活躍,經常舉辦各類國內和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中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此外,實驗物理中心還參加了多項國際(國內)合作,保持著與歐洲核子中心(CERN)、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FNAL)、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美國布魯克海汶國家實驗室(BNL)、英國盧瑟福實驗室(RAL)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中心(KEK)和德國電子加速器中心(DESY)等多個國外知名實驗室的廣泛合作與交流。這使中心保持處于國際高能物理的前沿,并使研究方向、學術環境及研究手段始終保持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