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搭載于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SY-01)的高能爆發探索者(High Energy Burst Searcher,簡稱 HEBS)進行了在軌首次加電,上電后載荷遙測參數均正常。
SY-01衛星于2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由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的力箭一號運載火箭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HEBS是SY-01衛星科學載荷之一,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主要探測研究伽馬暴、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磁星爆發等天體爆發現象。
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后,高能所HEBS有效載荷與科學應用系統團隊跟衛星系統和地面支持團隊密切配合,開展了一系列在軌監測與測試工作。雖然正值高能所高溫假期間,HEBS團隊堅守崗位,在上海衛星測控站、空間中心懷柔園區、高能所空間望遠鏡科學運行中心均安排24小時值班,密切監測載荷在軌工作狀態。初步測試結果表明,載荷工作狀態正常,符合預期。目前正在開展載荷在軌參數優化和星上軟件測試等工作。
作為2020年底發射的“懷柔一號”極目(GECAM)衛星的拓展任務,HEBS載荷瞄準多信使時域天文研究前沿,主要科學目標是:監測引力波高能電磁對應體,研究中子星、黑洞及其并合過程;監測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揭示其物理起源和輻射機制;監測伽馬暴和磁星爆發,深入研究它們的爆發機制。
HEBS載荷由兩個穹頂艙和一個載荷處理器組成。每個穹頂艙配置 6 個伽馬射線探測器和 1個荷電粒子探測器。兩個穹頂艙均采用多探頭緊湊型設計,分別安裝于衛星上下兩端,形成寬視場監測,可覆蓋所有不被地球遮擋的天區。HEBS 具有監測視場寬、探測靈敏度高、能段范圍寬和定位精度良好的優勢,而且具備對爆發天體在軌實時觸發和定位的功能。發現爆發天體后,HEBS利用北斗三號全球短報文通訊鏈路將爆發天體信息快速下傳至地面,從而引導其它天文望遠鏡開展聯合觀測。
2021年3月底,高能所接到上級下達的研制任務,HEBS有效載荷研制團隊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及外協單位所在地疫情爆發等諸多困難,僅用了短短半年時間,于2021年9月下旬完成了HEBS正樣的研制和交付。此次在軌首次加電成功為后續在軌測試和科學觀測打下了堅實基礎。
正式運行后,HEBS將與我國前期發射的“懷柔一號”極目(GECAM) 衛星和慧眼(HXMT)衛星組成高能天體爆發監測網絡,顯著提升我國對各類伽馬射線爆發天體的監測和研究能力。


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SY-01)發射升空

HEBS載荷在軌工作狀態監測